中医中药
基础部分 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 1.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2.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 4.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5.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 了解: 1.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气、血、津液的生理及其相互关系 3.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 4.十二经脉的走向
解毒散结治肺癌案 患者某,时年55岁,男,2007年10月27日就诊。肺癌术后2.5年,4次化疗后因不能耐受而停药,以后一直服用中药。近一年出现声音嘶哑,频繁干咳,伴见口黏,夜间堵闷感,喉间痰声辘辘。查体见面色黧黑,身体消瘦,舌质红有裂纹,质地苍老,苔腻,稍黄,脉沉细。 诊断: (痰热内盛,气阴两伤型)肺积(西医称为肺癌)。 治则: 先清热解毒,化痰软坚,尔后标本兼顾。 处方:
01 北京的刘女士是一位教师,母亲常年体弱多病,卧床不起。她听别人说人参、虫草、鹿茸这些名贵中药材可以大补元气,刘女士打算给母亲买一些补药。 但买回来后发现,花 300 多块钱买的人参,竟然是上了色的萝卜! 02 “起初我用了3克吴茱萸,患者服用后没有效果,增加到9克,还是没用,又加到50克还是没效果。然后我让病人把药拿来一看,结果是假的。 假的怎么会有效!不吃出毛病来就很好了
在《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础上,后世医家又发展为按脏腑、经络理论来分析药物性能,称为药物归经。具体药物归经如下: 十二经用药 手太阳小肠经: 白术 生地黄 赤茯苓 羌活 赤石脂 手阳明大肠经: 升麻 白芷 麻仁 秦艽 薤白 白石脂 肉豆蔻 石膏 手少阳三焦经: 川芎 柴胡 青皮 白术 熟地黄 黄芪 地骨皮 石膏 细辛 附子 川芎 手少阴心经: 麻黄 桂心 当归 生地黄 黄连 代赭石 紫石英 栀子
解表类 1、发散风寒药 生姜 白芷 防风 苍耳 羌活 细辛 荆芥 桂枝 麻黄 2、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升麻 柴胡 葛根 桑叶 菊花 薄荷 泻火药 1、清热泻火药 天花粉 决明子 知母 栀子 莲子心 夏枯草 2、清热燥湿药 龙胆 白鲜皮 苦参 鸦胆子 黄芩 黄柏 黄连 3、清热泻火药 大青叶 山豆根 北豆根 白头翁 白蔹 连翘 板蓝根 金银花 鱼腥草 蒲公英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赤芍 牡丹皮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正邪斗争,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故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扶正驱邪、消除病因、纠正紊乱的脏腑气机及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现象,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药很独特,就像人一样,有它自己的行走方式 。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药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
来源/药用植物图鉴(yaoyongzhiwutujian) 1、 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 【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2、八角茴香 Illicium verum Hook. f. 【来源】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前后,北宋汴京的盛况。在贩夫走卒、士农工商之间,竟栩栩如生地绘有药铺、郎中、香药…… 01 《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医药文化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是国之瑰宝。 它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北宋汴京“物阜民丰”的盛况,对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文化民俗、工商集市、水陆交通、舟桥建筑具有极高价值。但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则缺少讨论。 《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独具慧眼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进入了倒计时,今天为大家整理总结了699种中药别名整理,请考生收藏: 全草类 苦地丁 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 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 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 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 但有一种花 在5月竞相开放 那就是—— 芍药花 每年4、5月 社交平台上 不少人开始晒自己养的芍药花 色、香、韵兼具的芍药 除了可观赏 也极具药用价值 其根可入药不同种类有不同功效 明代李时珍曰:“芍药,犹婥约也,婥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 芍药以根入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将 芍药分为白芍、赤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