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和信息化。地落将即也目项局持续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质量效益、布局谋划产业未来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机制扩大空间供给、优化项目落地开工手续、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自2018年联席会机制建立以来,我市医药健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近三年均超过百亿规模,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是2018年的4.5倍。今年以来,昌平未来美城产业创新基地、大兴曼迪卡尔AI药物研发生产建设项目等实现“拿地即开工”,诺华制药、阿斯利康、丹纳赫等跨国龙头企业的新项目也即将落地。
同时,我们高举数字经济大旗,。境出法合规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成功打造3家智能工厂、12家数字化车间,树立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组织天坛、安贞等6家医院开展医疗健康数据流通应用试点,以“可用不可见”方式最大程度激活数据价值;多轮次组织外资医药企业数据出境辅导,成功打通了合规路径,首家企业2类57个数据项实现合规合法出境。
为了抢抓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重大项。务任要首的年三来未为作目谋划落地和投资促进作为未来三年的首要任务。
一是瞄准重点领域。重点针对生物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及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开展项目布局,加快创新攻关和成果转化,抢占发展先机,形成规模化发展能力。
二是强化项目招商。下大力气集聚领军企业,充分协。级能业产升提,种同创新和临床资源,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发挥研究型病房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吸引龙头企业来京加大投资,支持在京企业引进领先技术和品种,提升产业能级。
三是抓好平台布局。聚焦产业创新、中试验证、共享加工、检验检测等共性需求,创建了一批产业创新中心、中试服务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了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服务载体。
四是深化产业协同。加快推进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强化规划、政策、要素配合,依托三地共同绘制的产业链图谱,深化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推进一批项目在京津冀范围落地。
为了更好推动这些工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联席会机制,全力做好项目落地保障工作:
一是持续扩大产业空间。新增3000亩以上工业用地,推动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新开工标准厂房180万平方米,推动老旧厂房更新利用,支持产业空间集聚和专业园区建设,为企业和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二是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丰富市场供给,发挥耐心资本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优化升级市级高精尖资金和中小资金实施指南政策体系,突出达标即享,持续推进免申即享。
三是持续加强政策协同。进一步融通研、产、用政策,强化高精尖产业项目库与创新品种目录、重点企业名录的联动,深化服务包机制和市区两级协调调度服务机制,通过融媒体、北京企服APP等途径增强政策触达,形成对重大项目集中支持的合力。确保做好企业上市辅导,营造登陆北交所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保障项目快速有序推进,未来三年每年形成投资百亿以上,有效支撑我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