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仅是提供。者导倡的式方活医疗服务的场所,更是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场所。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成为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实践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局格作工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将健康促进理念、健康传播实践贯穿于医院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通过建设健康科普品牌,调动和激发医务人员科普积极性和潜力,扩大优质科普作品展示平台,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医院健康科普工作格局。
将科普融入医院顶计设层顶院层设计
有人说,当前是“。划谋学科展一切皆传播”的时代。在此背景下,要让健康传播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医院管理者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开展科学谋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表示,医院开展健康传播工作,不但能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服务人民健康,增进医患和谐,也对医院、学科、专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此,近年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将健康促进融入医院管理决策。在医院层面成立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党政协同、分工明确,同时在各个临床科室设立健康促进员,形成领导小组研究决策、工作组分工执行、学科和亚专科具体落实、健康促进员日常实施的工作机制。
医院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的健康促进专题会议研讨相关工作,同时,将健康科普传播情况纳入学科(亚专科)的绩效考核管理中。健康促进和健康传播年均预算经费超过百万。此外,医院还建立起从患者门诊、住院、出院到出院后的全功能一体化医疗护理和健康促进服务体系。以门诊工作为例,门诊主任、护士长主管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科学制订相关制度和实施方案,抓好总服务台、分诊台和诊区三个健康教育关口。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诊区常见病和多发病,按病种制订100多种特色健康科普手册和健康教育处方。
调动医护参与积极性
医院是健康科普的“主阵地”,医生则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为了持续输出科学、高质量的科普内容,依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平台和医院自身优质专家资源优势,中国科大附一院推出“蜗壳健康课”科普品牌,并组建“蜗壳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有123名医学专家入选。
“专家库成员可以优先参与医院组织的各类科普直播和电视台健康节目录制等,并被优先推荐参与各类相关评选比赛,这对青年医务人员投身科普是非常好的鼓励和促进。”医院党委副书记刘军表示,做好健康科普,源头活水是关键,目前,专家库成员的科普参与度和活跃度都保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医院举办“蜗壳健康课”科普大赛,院内医护人员积极投稿参与,线上投票参与量达30万,最终获奖的视频、表演类科普作品还通过医院官方自媒体平台和户外巨幅展板进行集中展示。此外,医院还通过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大赛,选拔优秀青年赴院外参加“健康脱口秀”“互联网品牌医生训练营”等方式,培养中青年医务人员投身健康科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麻醉科主治医师许敏是一位科普达人。她创立的麻醉类科普形象“麻花阿姨”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获评2022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演讲类优秀作品。许敏认为,科普是提升大众健康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做科普传播时,医生要进行角色转变,不要当老师,而要当朋友,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事。“健康科普一定要贴近生活,在大家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就能用上。”许敏直言。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汪蓓蕾是个科普有心人。日常工作中,她发现就诊者对某方面的医学误区较多,就会通过自己的短视频账号进行讲解,减少群众的认知误区。对于如何做科普,汪蓓蕾有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两点是她认为最为重要的。一是做科普需要团队合作。医务工作者擅长治病救人,但不一定擅长视频剪辑、漫画制作等,此时就需要更多圈外人士的帮助。二是临床医生做科普一定要有一颗充满热情和激情的恒心。“尤其是当科普工作不理想或科普视频效果不明显时,千万别气馁,此时更需要我们去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汪蓓蕾说。
让优质科普“无处不在”
好的科普内容创作出来,如何真正让大众看到并能用得上,是科普传播闭环的重要一步。
走入中国科大附一院的院区,你会发现,各类科普知识“无处不在”。医院在院区的楼宇外墙、各科门诊区、电梯等候处、病区宣传栏、病房示教室等醒目位置设置了近200块健康宣传栏和流媒体电子屏,以海报、视频、横幅等方式常年宣传专科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素养66条”等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这些随手可及、抬眼可看的科普内容,让前来就诊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健康科普知识的熏陶。
在门诊和病房,“医声码——健康科普随身听”展板随处可见。“医声码”是由医院与安徽科技出版社合作,根据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和收听习惯,将健康科普音频分解、组合成若干音频合集,并将上述音频合集制作成二维码。民众扫描二维码后即可随时随地听到有用的科普音频。2022年,“医声码”还跟着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进了上海方舱。
此外,中国科大附一院各学科和部门创建新媒体账号77个,关注人数超过100万。这些账号与医院官方账号形成健康传播矩阵,受到广泛欢迎。
在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看来,健康促进不仅要靠医疗服务“小处方”,更要靠社会联动“大处方”,其中,主流媒体的力量至关重要。为此,中国科大附一院通过媒体选题会、新闻发布会和集中采访等方式,组织专家向媒体普及最新医疗技术和健康知识,形成医媒健康传播的正向合力。
刘连新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立足自身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从架构完善、政策倾斜、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方面,将健康促进贯穿于医院的医、教、研和管理全过程,并给予全方位推进和保障,真正将健康促进和健康传播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一项医疗服务的常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