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用两食药做叫,用医学讲究的是药食同源,即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而药材和食物的区别就是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而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在两者中间有一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
一、解表药
作用:治疗表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
1.辛温解表药:姜(生姜、干 姜)、紫苏、紫苏籽、白芷、香薷。
2.辛凉解表药:葛根、菊花、 桑叶、薄荷、淡豆豉、牛蒡子。
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作用:化痰药以祛痰或消痰作用为主;止咳平喘药是能缓和或制止咳 嗽喘息的药。
药食两用的药物:
1.清化热痰药:昆布、海藻、 胖大海、芦根。
2.止咳平喘药:杏仁(甜)、桔 梗、白果、罗汉果、黄芥子。
三、清热药
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
1.清热泻火药:决明子、淡 竹叶。
2.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蒲公 英、鱼腥草、马齿苋、青果、菊苣。
3.清热燥湿药:栀子。
四、温里药
作用:治疗里寒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干姜、丁香、 小茴香、高良姜、肉桂、花椒。
五、祛风湿药
作用:治疗风湿痹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木瓜、乌梢 蛇、蝮蛇、黑胡椒。
六、芳香化湿药
作用:治疗脾为湿困证。
药食两用的药物:广藿香、 砂仁。
七、利水渗湿药
作用: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茯苓、薏苡仁、 赤小豆、枳椇子、冬瓜皮。
八、理气药
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
药食两用的药物:橘皮、刀豆、 橘红、香橼、代代花、薤白、佛手、 八角茴香。
九、理血药
作用:治疗各种出血病证。
药食两用的药物:
1.止血药:小蓟、槐花、槐米、 鲜白茅根、荠菜。
2.活血化瘀药:桃仁。
十、安神药
作用:以镇静安神为主要功效。 药食两用的药物:
1.养心安神药:酸枣仁。
2.平肝息风药:牡蛎.
十一、补养药
作用:补气、助阳、养血和滋阴。
药食两用的药物:
1.补气药:山药、甘草、黄精、 大枣、白扁豆、白扁豆花、沙棘、 蜂蜜、枣(酸枣、黑枣)。
2.补血药:阿胶、龙眼肉(桂 圆)。
3.补阴药:玉竹、百合、枸杞 子、桑葚、黑芝麻。
4.助阳药:益智仁、胡桃肉。
十二、固涩药
作用:治疗各种滑脱病证。
药食两用的药物:覆盆子、莲子、芡实、肉豆蔻、乌梅。
十三、消导药
作用:消化饮食.导除积滞。
药食两用的药物:山楂、鸡内 金、莱菔子、麦芽。
十四、泻下药
作用: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 肠.促进排便。
药食两用的药物:火麻仁、郁 李仁。
十五、驱虫药
作用: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 虫.治疗虫证为主。
药食两用的药物:榧子、南瓜 子、大蒜。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