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务任作018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局统一部署,持续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是学习***新时代中国特。神精示指要重列系的作工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卫生健康委组建后召开第一次委党组扩大会议,集体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二是加强中医药系统党的建设。开展大医精诚传统医德教育和整治损害群众利益“微腐败”问题和专项巡视整改等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机制,依法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三是在全省范围。来上求内开展“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怎么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大讨论活动,将全行业思想行动统一到新时期党对中医药发展的要求上来。四是强化中医药系统行风建设,在全省中医药系统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的中医院”社会承诺活动,引导各级各类中医医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公益性办院、特色优势强院的发展方向,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持续改善服务。五是贯彻《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首批24家试点公立中医院在章程制定中明确党委的领导作用,将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医德医风建设摆放在突出位置。在第三方开展的历次全省三级医院满意度调查中,中医院满意度整体高于综合医院。
二、贯彻实施《中医药法》。一是会同省人大有关部门、省政府法制办等赴省内外深入开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立法论证调研,在梳理各地条例施行进展、中医药改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完善草案报省人大列入2019年立法计划。二是制订并颁布《安徽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等中医药法配套文件;推进中医诊所备案管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分类考核、医疗机构制剂备案管理等《中医药法》重大制度落地。三是认真践行“放管服”精神,新增备案诊所170个;组织全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纳入医师管理考核,受理2827名专长人员的考核申请,并组织统一考试。四是在《中医药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在全省各市及省直管县同时组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2018年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主题活动。五是举办全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选拔推荐优胜队参加全国大赛,同时展示安徽中医药文化底蕴,并取得优异成绩。
三、深化中医药改革。一是探索“智慧医疗+健康扶贫”新路子,于旌德县开展基层中医药智慧医疗改革试点,将机器人培养为村医诊断决策、健康管理的助手,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的肯定,并刊发简报。二是大力推动县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2018年实现所有县(市)、农业区全覆盖,从运行情况看,县域外转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中医治疗经济学比较优势明显,医疗机构积极性有效调动,在基本没有增加医保资金压力的同时较大幅度减轻了患者负担。三是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适宜技术支付方式改革,在全面梳理中医药优势病种适宜技术支付方式改革前期试点经验、加强分析测算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覆盖范围、试点病种和适宜技术种类,推动改革由县域医共体向城市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四是推进中医单病种实施性临床路径管理,筛选中医优势病种制定100个病种的实施性临床路径,实行高于正常报销比例的单病种付费,鼓励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目前省市中医院、县级中医院执行率均达到年度目标,临床路径管理提升服务、控制费用的效果逐步显现,三级中医院与二级中医院完成临床路径病例数占出院人数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32.6%和53.7%。
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启动等级医院评审。依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充实党建指标体系,对全省12所三级中医院开展等级评审,并对各市交叉开展二级中医院评审作出制度安排,在控制行政成本的同时有效引导大型中医院强化功能定位,突出公益性,实现以评审促进工作的目标。二是开展基层中医药督导。会同省人社厅等5部门开展全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督查工作,通过市县自查、省级抽样复核,全面考评基层中医药机构发展水平,并向各级政府及部门作通报反馈。据统计,我省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机构比例达到91.7%、90.2%、77.2%、 69.1%,较“十二五”时期提升了7.35%、13.71%、23.94%、17.05%。三是指导市县深入贯彻“一法一纲要”关于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和民营中医药机构建设,完善以82所公立中医院为主体、197个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科为支撑、1662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为基础、809个民营中医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
五、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等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遴选公布27名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148名省第二届名中医;二是重点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5所示范中医医院、4个区域中药制剂中心、6个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以及59个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三是指导4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加快推进,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工作,3家单位完成立项批复,2家单位完成可研批复,并报请国家列入2019年建设计划。四是成功推选省中医院脑病科、肺病科、内分泌科列入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建设项目,谋划省级区域诊疗中心布局,重点建设20个重点中医专科。
六、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一是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医养结合、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业态,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二是支持打造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推动亳州市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指导制定《亳州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发展规划(2018-2030年)》加快建设。联合世界中联主办2018年中医药健康产业峰会,为中医药健康产业要素对接提供平台。三是推动霍山大别山药库等4个单位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会同原省旅发委遴选发布第三批14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指导推进亳州市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33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加强内涵建设。
七、推动中药产业发展。一是推动省政府出台《支持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支持本省生产的中药新药及中药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并对通过认定的相关项目给予奖补支持。二是开展我省第四批18个县(市、区)中药资源普查,完成第二批10个县(市、区)中药资源普查和种子种苗基地国家验收,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9个,建成1500㎡种子保存库,收集保存种子100多种;中药材种质资源圃300亩,种植药材品种500多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5000多亩;利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指导当地企业和药农中药材种植,推广种植面积20万亩;同时对15个中药标准化项目进行验收评估,推进遴选的二批43家“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内涵建设,推广示范种植面积23万亩,提升我省中药产业的集聚度和外向度。三是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会同省扶贫办、省农委、省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对接、推进会,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县结成对子,现场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种植中药材面积占全省总量的4%左右,较大中药企业和种植专业户、合作社吸纳带动贫困户50-100户进行种植帮扶,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1500—3000元。同时,在金寨县举办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技术指导专家组培训班,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共150位片区中药材专家参加了此次培训班,有力推动我省中药产业和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八、扩大安徽中医药影响力。一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组织省、市同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2018年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主题活动,全省参与宣传、义诊专家1100余人次,开展科普讲座80余场,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8万余份。二是利用主办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三届夏季峰会暨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世界养生大会、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2018年中医药健康产业峰会等会展平台,吸引海内外代表参会,邀请知名媒体全程展示安徽中医药,扩大中医药海内外的影响力。三是推动安徽中医药海外发展,组织赴美国、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家访问,参加马里兰“中国安徽周”等系列活动,举办交流合作论坛和“魅力安徽”中医药图片展,就合作办学、中医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签署合作意向书,进一步扩大我省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