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主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挖,洗净;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园参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如不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刚称“全须生晒参”;林下参多加工成全月须生晒参。
【性状鉴别】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咳喘,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便溏、短气喘促、胸闷、心悸怔忡、阳痿、尿频、消渴等。
【主治病证】
(1)气虚欲脱证。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补元气可用15~30g,文火另煎,与煎好的药液合对,或频频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野生人参功效**,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