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息望诊大全
1
断诊色经由过程面部颜色诊断
1、黄色:脾胃,消化体系可能不好;
2、白色:肺,呼吸体系可能不好;
3、红色:心脑血管体系可能不好;
4、青色:肝胆,免疫体系可能不好;
5、黑色:肾脏、膀胱体系可能不好。
2
经由过程不雅观不雅观察舌头诊断安康
人的舌头是粉红色的。若是不安康的人从舌头上可以看出来
1、他的舌苔很厚,那是他的脾胃不好;
2、舌根发青,他的肾不好;
3、舌两侧有牙印,是肝不好;
4、舌头发白,是心不好,那是心肌供血不够。血液轮回不好,有贫血的病症;
5、舌尖发暗紫色,是心火过旺,是血绸,血粘;
6、舌尖长了良多小点点、红点点,可能成心肌炎;
7、舌尖不尖,中心有深沟可能有糖尿病。
面诊首要分为八大局部
“心、肺、肝、肾、脾、小肠、大肠、生殖”
3
心
反射区域(一):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圈)
1、这里出现青春痘,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声名此人生理压力斗劲重;
2、这里有斑;声名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
3、这里有痣、痦子,声名心脏功能天赋不够;
反射区域(二):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
4、这里出现横纹或横纹斗劲较着,声名心律不齐或心脏状态不好;
5、若出现的横纹很深,并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斗劲严峻的心脏病;
6、心脏不好的人脸上布满红血丝,象爬满了良多小虫子似的,如许的人血液轮回体系不好。
4
脑
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
1、这里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声名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够、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
2、这里发红发亮者,一样平常都有高血压。
5
肺
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就是印堂这个位置
1、若是印堂这块发红,是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
2、印堂发暗,黑色的那种暗,如许的人可能有病变,应及早去病院搜检;
3、若额头中心斗劲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
4、若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伤风或喉咙疼;
5、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
6、眉头向上部有凸起,也是有肺疾。
6
肝
反射区域:眉毛中心1/2处往外到眉尾这三角区是肝区,还有鼻梁中段也是肝区
1、若这两个部位发青暗或有斑,可能是脂肪肝;
2、若这两个部位有青春痘,此人怒火旺;
3、若太阳穴处有斑,此人肝功能衰弱;
4、若鼻梁中段有斑,可能是怒火大,情感不不变、或更年期;
5、若这两处都有较着的班,且神色晦暗无华,很难看,人斗劲清癯,此人有肝炎或肝硬化;
6、眉中心有痣,眼球发黄,且面色很是黄是乙肝;
7、指甲软薄,无光泽,有竖纹,易脆裂,表示肝功能差;
8、满脸黑点,先赋性肝功能不够。
7
胆
反射区域:在鼻梁中段外两侧部位
1、部位有红血丝状、青春痘,或清晨起床后嘴里发苦,声名胆部有了较微炎症;2、若有斑,有暗影,可能有胆囊炎;
3、若此部位有竖褶子、或笑时有竖褶子,声名此人胆囊有问题;
4、若此部位有痣、痦子,证明胆功能天赋不够;
5、若把右手放在右肋下(胆就在此部位),左手握拳击打右手背,若此部位痛苦哀痛的话,便是胆囊炎;
6、若刺痛的凶猛的话,可能是胆结石。胆有问题的人可能肥胖;
7、眼下面胆区有一对较着的斑或有痣、痦子,是胆结石。眼袋晦暗亦证明胆不好。
8
肾
反射区域:在眼外角平线与耳中部垂起直线订交向下至下巴的部位
1、在这个位置上长疙瘩或有一便条发黑,不是没洗清洁,也不是太阳晒的,声名肾功能不好;
2、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或有斑,证明此人肾虚,一样平常怠懒,腰背及腿部酸疼;
3、此部位有很深且大的斑,极有可能是肾结石。耳朵上近期长了黑痣或疙瘩,那他可能有肾结石;
4、若此部位有痣或痞子证明此人肾功能天赋不够,也会腰、腿及背部酸疼;
5、眼角有很深的鱼尾纹,耳旁有竖褶子,是肾功能衰退;
6、下巴是肾的酸痛区。若是这个位置长红点、疙瘩,就会有腰酸,腰痛的感受,一样平常为肾炎。
9
脾胃
脾反射区域:在鼻头;
胃反射区域:在鼻翼,二侧凹处为十二指肠区
1、嘴唇发白,没红色,嘴唇很干,爱爆皮,裂口子,脾胃功能不好;
2、红鼻头,酒渣鼻,鼻子头有红血丝,黑斑,长疙瘩等,如许的人都是脾胃不好;
3、鼻头发白,没有红色,特别白,如许的人是脾虚,会贫血。鼻头发黄,也是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倦怠、不嗜食等;
4、鼻窝老是很脏,发黑,油乎乎的总象没洗清洁似的,或是长疙瘩,如许的人胃功能不好;
5、若鼻翼发红,是胃火,易饥饿,口臭。有红血丝且斗劲严峻,一样平常是胃炎;
6、若鼻翼灰青,是胃寒,与其握手时能感应此人手指尖发凉,此人受风寒肚子痛,拉稀等;
7、脾区出现斑或痣,有脾肿大的可能,胃区出现斑和痣,可能会有溃疡和其他病变。
饭前胃疼,一样平常是胃炎。
饭后一、二小时腹疼是胃溃疡,压痛点在腹部正中或稍偏左处。
饭后二到四小时腹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痛法在两排胁骨中心接近心窝的地方,近似针刺一样平常,严峻者可痛到后背,压痛点在腹部稍偏右处。
10
小肠
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内侧部位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痣或痦子,证明小肠领受功能不好,一样平常会大便塘稀。
11
大肠、直肠
大肠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外侧部位从眸子到外眼角往下至嘴角一齐
1、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痣、痦子,声名此人大肠渗出功能失调,一样平常会大便单调、便秘;
2、若此部位有呈半月状的斑,证明此人是便秘或痔疮;
3、大肠区发暗红,不服整,考虑结肠炎。
直肠反射区域:鼻根下部线和外眼角下垂线交点处
4、这里有斑是痔疮,若这里发红或有白点,有直肠癌变的可能。
12
膀胱
反射区域:人中两侧的鼻根部位
1、此部位发红,有红血丝、青春痘、生疮等,证明有膀胱炎,会出现小便赤黄、频急等症,膀胱炎也可引起腰部酸痛;
2、膀胱区有皱纹,考虑有肾萎缩,红痘痘为炎症,后长黑痦子,考虑要有病变。
13
生殖体系
反射区域:在人中及嘴唇四周部位
1、女性嘴唇下面有痣、痦子、下巴发红、而肾的反射区域斗劲光洁,声名此人子宫后倾,腰部酸痛;
2、女性嘴唇四周有痣、痦子,而肾反射区域也不好;或女性的嘴唇四周发青、发乌或发白,肾的反射区域也不好,这两种情形一样平常都证明此人道冷淡;
3、女性人中有痞子,一样平常是她子宫有疾病;
4、男性嘴唇上周有痣、痦子,肾反射区域也不好,声名此人生殖体系有问题;
5、男性上嘴唇不服,有沟沟,有竖纹,是男性性功能停滞。
14
胸乳
反射区域:两眼间的鼻梁斜坡处
乳区长痦子和斑,考虑乳腺增生及肿瘤。
来历于中医思维。
二、19条全息脉诊经验:
1. 人的头部分属在寸部的远端。 颈部投影在寸部的中部。
2. 人的胸腔及脏器投影在整个寸部。
3. 肝胆、脾胃、胰脏器投影在关脉的远心端。
4. 双肾及肾上腺则分属在关脉的近心端。 盆腔的脏器侯在尺脉。
5. 人体的体表皮肤、肌肉等投影在脉边缘。
6. 挠侧缘分属人体侧面及后背体表的软组织及牵涉性疼痛性病变之脉气;尺侧缘侯腹前各组织脉气,可感应人体接近中线位的器官。
7. 尺部脉弱,则四肢不温,肠功能不好。月经、生育、性功能差。关尺脉同强则此人的性功能强,任何一部减弱则差。
8. 内脏的牵涉痛常常反映在体表,并以边脉的形式出现。
9.内脏的形态是圆团,在寸口脉上的脉气是点(脉晕点);内脏及肌肉的形态是条索样,寸口脉晕的形态呈线样。脏器炎症早期(充血期),脉晕为浮。
10.实质性脏器的脉位多沉,病变时其脉力多强。空腔脏器脉位多浮、多虚。
11.当脉位沉、无力或无脉,多提示脏器的功能减弱,体积缩小或手术摘除。
12.神经被压迫的早期,脉力可增强;压迫的后期则其对应的脏器的脉气将减弱,这与神经功能的损伤有关(如腰间盘突出),腰背部肌肉、筋膜、神经的无菌性炎症脉象呈脉外加边的脉形,并在浮位,脊柱的脉感也是边脉,但在沉位。
13.正常人左尺脉始终弱于右尺脉。
14.左寸侯心、咽;右寸侯肺、气管,寸中侯扁桃体、甲状腺、淋巴结;脾胃居左,肝胆居右;右关尺脉感应范围最广,月经在右关尺脉感应,直肠的脉位在尺脉下端,生殖脉位在右尺端,泌尿及前列腺脉位在双尺脉下端,双上下肢在尺脉桡侧缘相重叠,颈椎及枕后在双寸桡侧缘。
15.单纯左关脉强,多见脾脏的肿大或颈淋巴结肿大。
16.左关脉强伴双尺脉病脉点,脉数洪应排除肠系膜淋巴结炎。
17.糖尿病的脉象为动脉加左尺脉出现脉晕点,根据左尺脉脉晕点的力度,大小基本可以推断糖尿病的血糖高低和用药治疗效果。疼风病的脉象相似于糖尿病脉象,根据左关脉脉晕点的大小,基本可以判断疼风的尿酸高低和用药治疗效果。
18.脉浊、右关脉沉为脂肪肝。脉弦左右关脉沉力如蚕豆多为肝硬化,肝脾肿大。
19.关尺脉的独实有力,为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双寸脉边脉,为颈椎病;单侧寸边脉,为同侧肩周
三、全息图谱
附:全息刮痧疗法:
刮大拇指——针对咳嗽、胸闷、咽喉肿痛
刮大拇指——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不好,那么就会出现咳嗽、胸闷、气喘、咽喉肿痛。因此,当出现咳嗽、胸闷等情况时,可用手刮大拇指外侧并往外拉。
刮食指——针对便秘、腹泻、消化不良
刮食指——食指对应人体大肠经,对应器官是大肠、胃。所以经常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的人,应该刮刮食指。
刮中指——针对心慌、心痛、失眠
刮中指——中指对应人体心包经,如果心出了问题,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可以刮刮中指。
此外,心主神志,睡眠不好的人,也是心包经的问题,也可经常做此动作。
刮无名指——针对偏头痛、颈肩痛
刮无名指——无名指对应人体三焦经,所以经常偏头痛、肩颈痛的人,说明气血运行不好,可以刮刮无名指。
刮小指——针对体虚、易感冒
小指对应人体小肠经,小肠经不通畅,则会影响营养的吸收,长久积累,易营养不良,轻者脱发,重者身体瘦弱,免疫力低,易感冒。
所以常疏通小肠经,可帮助吸收营养,使进补的食物最有效的被利用起来,提高免疫力、营养头发、强健身体。
拍手背——针对腰腿痛、腰间盘突出
黄药师全息手疗技法认为在手部分布着体内各个脏器的反射区,如手背对应人体腰部,所以经常腰痛、腰酸的人,应该多拍拍手背。
具体方法是:一手手掌拍另外一只手的手背,交替拍,每只手拍50—100次。就可以疏通腰部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拍手掌——针对调理五脏六腑
手掌上也有很多穴位,且有很多经络、五脏六腑在手掌都有反射区。因此,要想身体健康,多拍拍手掌。对穴位的相应功效不了解没关系,只需要每天拍手100次,就能帮您全面疏通经络,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达到强健五脏六腑,强身健体的目的。
经多年的正骨针灸临床实践,黄药师认为手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它还能反应我们人体五脏六腑的健康情况。因为我们双手的形状、颜色、温度、掌纹等都传递着身体健康的信息,也就是说,一个手掌就可以观察到我们身体皮毛、肌肉、筋骨、气血、脏腑的变化,从而判断出身体的病状、病因、病势等信息。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我们人体大多数疾病在手上都会有所表现,可以说,一双手就是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浊阻”范畴,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或膏粱厚味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肝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脾胃蕴热,运化失司,热痰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而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土得木而达”,《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食入胃化生水谷之精微,厚浊部分归心入脉,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微之正常输布与肝之条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肝气条达,脾土健运。肾虚而致脾虚,运化失常,湿浊内生,久之阻塞经脉而引起胸痹心痛。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有“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指出由痰浊阻络引起之胸痹心痛的治疗。
一、辨证施治
根据临床的不同表现,多采用利湿、化痰、清热、疏肝利胆、养阴补肾等法治疗。
常用药物有:茯苓、泽泻、半夏、白术、陈皮、茵陈、金钱草、郁金、荷叶、双花、忍冬藤、黄芩、胡连、虎杖、柴胡、大黄、玉竹、沙参、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黑桑椹、仙灵脾、桑寄生等。
1.清热利湿法
用于血脂高而有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苔腻者。
药用:银花12克,连翘10克,菊花12克,草决明15克,荷叶12克,泽泻12克,茯苓10克,忍冬藤15克。
2.祛痰除湿法
用于血脂高,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脉滑苔腻者。
药用:陈皮1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胆星10克,杏仁10克,黄芩12克。
3.清里通下法
用于血脂高而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苔厚腻者。
药用:大黄10克,枳壳10克,丝瓜络10克,黄芩10克,芒硝10克,茵陈10克。
4.滋阴补肾法
用于血脂高,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脉沉细,舌质红,苔薄者。
药用:生地12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菟丝子10克,何首乌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黑芝麻10克,桑寄生12克。
二、临诊体会
1.高脂血症,实证宜清宜泻,虚证宜滋宜补。
实证病人体壮或肥胖,食纳佳,大便干或秘结,舌苔厚腻,脉弦有力,治疗除用汤药外可选用:①清脂1号(小编注:川军、荷叶、泽泻。适应证:实证血脂高),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3~5片,饭前服,使大便保持溏薄。②大黄3~10克,煎水代茶饮。③决明子、荷叶各10克,泡水代茶饮。
虚证病人体瘦纳呆,腰酸肢冷,烦热,脉细数,苔薄白。除用汤剂外可选用:①清脂2号(小编注:菟丝子、女贞子、仙灵脾。适应证:肾虚血脂高),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3~5片。②首乌粉,每次1.5克,日服3次。③黑芝麻、何首乌等量研末,每日3次,每次6~10克,蜂蜜水送下,用于高血脂,肾虚津液不足,大便偏干病人。
2.高脂血症常与其他病症同时发生,如合并胸痹、中风、消渴等,则应同时顾及诸症。
三、病例
马某,男,72岁,退休职工。
1978年11月27日初诊:六年来左手麻木,头痛头胀,烦热胸闷,大便偏干,血脂偏高,总胆固醇265毫克%,甘油三酯170毫克%,β脂蛋白比浊850毫克%,脉弦细,舌质略黯,苔薄。
此乃湿热内蕴,治以清利湿热:葛根20克,川芎12克,菊花15克,生地15克,丹参12克,泽泻15克,草决明2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忍冬藤20克,全瓜蒌30克。
12月29日二诊:前方服30剂,大便得通,日1~2行,稍稀,头痛、胸闷、烦热等症好转,仍有左手麻木,脉弦细,苔薄。仍宗前法,方去生地,加络石藤15克,鸡血藤15克。
1979年1月20日三诊:手麻好转,诸症亦减轻,复查血脂总胆固醇200毫克%,甘油三酯145毫克%,β脂蛋白比浊760毫克%,脉舌同前,继服清脂1号片,以巩固疗效。
我从事冠心病的研究是五十年代中期参加中医研究院工作之后。那时我刚四十岁,在跟随冉雪峰老师临证的过程中,侧重看一些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包括冠心病。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心绞痛”、“心机梗塞”这一类病对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乃至年富力强的壮年人的生命威胁极大。我亲耳听到、亲眼看到死于此病者多是生产的主力、国家的栋梁,这促使我去研究冠心病。
从一九五九年冬至今整整二十一年,我在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中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探索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寻找有效方药、进行实践检验、说明疗效机理。
探索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然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有类似症候的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的描述,颇似心绞痛;又《灵枢·厥病篇》中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描述,颇似心肌梗塞。“真心痛”与《金匮要略》所谓的“胸痹心痛”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伤正经”,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谓“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后者伤及“支别脉络”,其“乍间乍盛,或发病不死”。真心痛以气分虚损为主,因气虚而致血脉瘀阻;胸痹心痛乃“本虚标实”,不仅正气虚,而且血瘀、痰浊盛。放治疗“真心痛”重在益气,以参芪为主,佐以活血,自拟益气活血汤用于临床。治疗胸痹心痛,务必区分虚实标本缓急,“以通为补”。常选用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诸治则。“以通为补”、“以通为主”,这是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导思想。按照中医的看法“不道则痛,痛则不道”,心绞痛主要表现为“痛”,病因“不通”,而不通主要因为“气滞血瘀”和“胸阳不振”,故主要治则是“活血化瘀”与“芳香温通”。我在此两法的应用和研究上倾注了全身的心血和精力。
寻找有效方药
一九五九年冬天,中国医学科学院某医院病房收治了一个冠心病患者,用了多种中西医治疗办法也未能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心电图很不正常,请我去会诊。我看患者面色发青,舌质暗紫,脉涩。当即认证为“气滞血瘀”,用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约二周就控制了疼痛的发作,三月余心电图也有所好转。这个预想不到的结果,加深了我对活血化瘀法则治疗心绞痛的感性认识。自此,我就开始有目的地应用“活血化瘀”法则进行临床实践,去掉了通窍活血汤中稀少昂贵的麝香等药物,不断针对病人的具体症候特点加减变化,组成了冠通汤、冠心I号方、冠心Ⅱ号方等固定的方剂。再用于临床实践,结果病人反映良好。但有的人不承认,说是仅凭主诉,没有客观指标不可靠,只有临床观察没有对照组,疗效不可信。
乍听这些议论,我觉得这是对中医的挑剔;后来平心静气地想想,也觉得有道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讲疗效多凭直观和主诉,缺乏客观标准,这在几百年、几十年前是无可非议的,而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就不够了。要发展中医就要让中医插上科学的翅膀,让中医在与西医的比较中扬长补短。于是,我在一九六三年借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搞协作的机会,专门设立了五张中医病床,与西药组进行对照。这是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情,对我这个中医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有人对我说:“郭大夫,你是一个中医,来西医院搞协作,会会诊、开个方就够了,何必自己管病房,弄得不好,会被别人看笑话。”这是一句有份量的话,是我所深知的。但我想,老让中医中药当陪衬,什么时候才能闯出一条中国医学自己的路呢?我冒着一定风险管病房,用活血化瘀为主的冠心I号方、冠心Ⅱ号方治疗三十多例病人,经与西医治疗比较,获得了西医点头的效果。这段协作,不仅肯定了活血化瘀法则的效果,也初步找到了冠心病I、Ⅱ号方等有效方药。应该说,这使我在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是,科学研究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要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认,还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做很多工作。有人当着我的面说:“你用中药治疗冠心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药效慢,服法繁,价钱贵,既无法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又无法推广应用。”乍一听,我真有点受不住。这不是故意挑毛病吗?后来细想,这个同志提的“慢、繁、贵”确是客观存在。一剂汤药少则几角钱,多则一元多,从处方、抓药、煎药、服药到发生作用,最快也得一两个小时,怎能与价值几分钱、放在嘴里含一会儿很快就生效的硝酸甘油类相比呢?客观事实教育了我,不改变“慢、繁、贵”,中医就不可能在防治冠心病的领域扎下根。“慢、繁、贵”关键是“慢”,“心绞痛”、“心肌梗塞”这样一类急性病“慢”了就失去了治疗意义。我下定决心“变慢为快”,首先抓速效。我带着问题翻阅了古今大量文献,详细分析了《金匮要略》的九痛丸和乌头赤石脂丸以及《千金方》的细辛散、五辛散。这些方共同的止痛原理就是芳香温通,这与我治疗胸痹心痛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于是,我从大量的芳香温通方剂中选中了苏合香丸,用于临床,对心绞痛者能够在三到五分钟内发生作用,而且稳定,持久、副作用少,但仍较硝酸甘油类的效果性慢,而且太贵。一个同志半开玩笑地对我说;“郭大夫,服用你开的苏合香丸一天量用费,等于服用一个月的硝酸甘油片。”看来是玩笑话,但确说明了此药贵。不变贵为贱再好的药也无法推广。于是,我又开始了“变贵为贱”的实践。首先对苏合香丸的每一味药进行分析研究,查数据、品味道,最后决定去掉贵重的犀角和久服有毒的朱砂,加大荜拨的用量,制成了“心痛丸”。药价降低了三分之二,而临床效果与苏合香丸相同,但比西药还贵十多倍,疗效也慢些。
为了降低成本,加快疗效,我与师兄、擅长制药的专家————冉小峰合作,将心痛丸改成了心痛乳剂,用干治疗心绞痛病人,二到三分钟就发生了止痛作用,基本上可以同国产硝酸甘油片媲美了,可是仍旧贵。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书上找到一个治疗牙痛的验方,叫“哭来笑去散”,意思是牙痛难忍、流着眼泪进来,服了药后,满脸笑容走出去。这个方子药味简单,而且都是一些常有、价低货。我如获至宝,就在这个方的基础上稍加化裁,制成宽胸丸。开始粗制的丸药每丸才九厘钱,一般服药后三至五分钟就能止痛。至此,我初步解决了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慢、繁、贵”的问题,幷确立了冠通汤、冠心I号、冠心Ⅱ号、心痛丸、宽胸丸等治疗冠心病的方剂。
进行实践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科研成果的唯一标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的治疗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创立的方剂,用于临床后效果如何,能否经得起重复,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来检验。一九七一年初,***总理发出了向“三管”(气管,心血管、胃肠管)进军的号召,我满怀喜悦地接受了防治冠心病的任务,与各兄弟单位共同组成了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重点研究冠心Ⅱ号方对冠心病的近、远期疗效,以及宽胸丸(后改制成宽胸气雾剂)对心绞痛的速效作用。十年来,全国数十个医疗单位参加临床验证,结果冠心Ⅱ号方(现名冠心片)一至三月疗程的止痛率为83%,心电图好转率为25.8%;四至十二月疗程的止痛率为85.8%,心电图好转率为47.2%;随访一至四年,疗效稳定无反复。实践证明了冠心片的疗效,一九七七年进行了鉴定,现在已经成批生产,在国内发售。宽胸气雾剂经过三个阶段的临床研究:即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观察治疗60例741例次的心绞痛发作,三分钟以内止痛(有效)为433例次(占41.57%),经与国产硝酸甘油片比较,两者无差异;一九七八年三月至一九七九年八月,组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河北、新疆、北京等十六个医院对宽胸气雾剂临床疗效进行交叉验证,有效率为47.6~57.96%,经与国产硝酸甘油片对照,疗效一样,但其副作用少,比较安全;一九八O年二月至七月进一步与美国进口硝酸甘油片对照,其疗效经用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去年年底,宽胸气雾剂作为中医研究院的一项成果进行了鉴定,即将成批投入生产,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上述的重复验证工作不是我自己做的,是我科的工作人员和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完成的。事实证明了中医中药可以治疗冠心病,要长效有长效,要速效有速效,幷不比西医西药逊色。这样,我们就闯出了一条中国医学治疗冠心病的路子,我认为这也是一条发展中医的道路。
说明疗效机理
有了临床疗效还必须说明疗效机理,这是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才能使临床研究的成果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牢固的基础上。
一九七二年上半年,我提出了活血化瘀的途径可以软化斑块(即胆固醇沉着)的假想。因为我本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病,所以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开始服用冠心Ⅱ号汤药,从少量到大量。服药前后均抽血化验,从中分析活血药物对血液的影响。后来逐渐创造条件,开展一些动物实验。但因为处于“文化大革命”之中,实验研究进行缓慢。直到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有条件从生化、药理、药化和剂型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经过北京和全国很多单位的努力,中国古老的活血化瘀法则已经具有现代科学的内容。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冠心Ⅱ号方具有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及降低血脂等作用。它不仅可以治疗冠心病,还可以治疗脑血管疾病,是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
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宽胸气雾剂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对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有预防作用;对大自鼠离体子宫兴奋有解痉作用;对脑血流图有一定影响,使平均波幅(Ω)增加17.6%,提示对脑电流图有轻度调整和改善作用;从能使心电图T波升高来看,说明可能直接影响心肌复极过程。
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再实践(重复验证)、再实验研究,终于肯定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治则与冠心Ⅱ号方、宽胸气雾剂等在防治冠心病中的作用。这个漫长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必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离开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就会偏离中医药研究的方向。多年来,我抓住胸痹心痛主要是气滞血瘀、胸阳不振这个病机,采用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的治则,创制冠心Ⅱ号方、宽胸丸等主方治疗冠心病之所以收到一定效果,就是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原则。另外,在手段上,一定要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方法,来说明中医的理、法、方、药的科学性,幷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只有这样,中医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向前发展。
附方(郭士魁治疗冠心痛经验方):
(一)益气活血汤
黄芪、党参、黄精、当归、川芎、赤芍、郁金
(二)冠通汤
党参、当归,郁金、薤白、鶏血藤、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三)冠心I号方
赤芍、川芎、红花、鸡血藤、丹参、三棱、元胡、降香、急性子、薤白
(四)心痛丸
檀香、沉香、公丁香、香附、乳香、白胶香、荜拨、麝香、冰片,苏合香油
(五)冠心Ⅱ号方
赤芍、川芎、红花、丹参、降香
(六)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组成相同)
荜拨、良姜、元胡、檀香、冰片、细辛
郭士魁(1915~1981),北京市人。早年曾为北京药店学徒,并从学于著名中医赵树屏,后在北京开业行医。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一九七八年加入中国***。毕生致力于中医中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发展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的理论,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制了冠心I号方、宽胸丸和宽胸气雾剂等名方,获得一九七八年垒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被《人民日报》赞为”为冠心病人造福”的人。著有《心血管常见症候的中医病机和治疗》、《谈谈活血化痰治则》等。